青島民營經濟:市場主體數量翻倍
□青島日報/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
天氣雖寒,但廣大民營企業家在青島投資和創業的熱情不減。今年前三季度,青島民間投資逆勢增長14,高于全國15.5個百分點,高于全省11.7個百分點,這是“十三五” 以來青島民營經濟發展活力被全面激活的印證。
五年來,身處中國發展最前沿的青島,城市能級不斷躍升,經濟持續快速增長,而占經濟總量近“半壁江山”的民營經濟,正是青島不斷進擊的最強勁“主引擎”。數據顯示,青島民營經濟主要指標強勁增長,民營市場主體數量較2015年底增長108.18,民營市場主體注冊資本較2015年底增長307.67,民營經濟新吸納就業占比超過八成……民營經濟不僅成為市場主體的絕對構成、投資的重要載體,同時也是科技創新的主體、外貿的主力軍和就業的重要依托。
規模與質量同增
規模和質量同增是“十三五”時期青島民營經濟發展的突出特征。
不久前發布的山東省民營企業100強榜單顯示,青建集團等12家青島民營企業入圍,較去年新增4家,占全省比重12,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。而在長城戰略咨詢發布的新一期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中,青島6家獨角獸企業入選,數量位列北方第二。
深耕青島市場、出省開疆拓土、發力“百貨互聯網”的利群集團,從房地產轉型做教育、打入海外市場的偉東集團,以服裝業“大規模個性化定制”為核心、建立工業互聯網生態的酷特智能,在“新基建”風口下織起一張智能充電網的特來電,生產國慶70周年巡游彩車所用噴涂聚脲防護材料的愛爾家佳新材料,供應全球排名前十高端汽車座椅支撐桿的張氏機械……
五年間,一個個創新驅動發展的產業龍頭,一個個富有朝氣的瞪羚、獨角獸企業,一大批細分領域的“隱形冠軍”,成為青島經濟中最有活力、最有創新力和最有競爭力的中堅力量。
統計顯示,在工業領域,青島民營企業涉及36個行業大類,其中電力、石化、服裝、食品、機械裝備、電子信息形成千億級產業鏈。在農業領域,青島民營企業以品牌驅動戰略,締造了萬里江等20個中國馳名商標,黃島藍莓等38個省級知名農產品品牌,馬家溝芹菜等52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,數量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。
民營經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卓越成就,除了青島優越的市場和政策環境外,更在于將敢闖敢試、勇于創新精神融入骨子里的民營企業家。徐恭藻,王端瑞,張代理,于德翔……行業翹楚、全國首創、國際領先等已經成為不少青島民營企業家的標簽。
城市合伙人紛至沓來
民營經濟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。二次創業的青島,需要更多的產業、資金、人才和技術要素,而最重要的依托是民營經濟。
今年上半年,青島新登記民營市場主體16.16萬戶,同比增長7.02,占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總量的99.29,創業密度達到每萬人擁有民營市場主體1714戶,僅次于深圳(2478戶/萬人)和西安(2195戶/萬人),躍居副省級城市第三位。
在青島大大小小的168個孵化器和152家眾創空間中,每天都有無數個創業故事在上演。
曾在歌爾聲學工作10年的青島小鳥看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宏偉,創建VR一體機品牌Pico,實現1.675億元A輪融資,致力于成為全球移動VR硬件及內容平臺的“頭號玩家”。
留學美國的核芯互聯科技(青島)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胡康橋,主打高性能模擬芯片在工業上的應用,短短兩年時間就研發出20多款芯片,未來將沖擊科創板。
從部隊轉業的青島云世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蘭玉棟,把目光投向了無人機的航空運營和應用場景,打造“深圳造,青島飛”的青島市無人機應用城市名片。
專注人工智能的以薩數據,自研輕型航空發動機的中科航星,聚焦智慧海洋的勵圖高科,引領智慧停車的松立控股……這些成立不到十年,甚至是五年內新崛起的佼佼者,幾乎都是民營企業。
青島不只是鼓勵和包容創業創新,更張開雙臂擁抱遠道而來的城市合伙人,熱帶雨林式的創業生態不斷勃發。洪泰基金、同創偉業、鼎暉投資等爭相落戶,華為、商湯科技、正和島、華夏基石等整合產業資源和智庫資源,菜鳥網絡、便利蜂、竹云科技等新經濟企業紛至沓來,這是民營企業投資青島、扎根青島的一個縮影。
獲高瓴資本超8.3億美元B輪投資的京東健康,擬在青島投資13億元,建設包括京東健康-百城千店(院邊DTP藥房)青島區域總部項目、“互聯網醫療健康”智慧化運營整體解決方案項目、綜合性產業基地項目?!叭缒茼樌涞?,將成為京東集團回歸港股后在國內投資建設的第一個項目?!本〇|健康副總裁袁毅如此評價青島項目。
“十三五”期間,在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的過程中,民營經濟早已成為青島“新經濟”的策源地和創業的主體,驅動著這座創業城市經濟版圖的質變。
最舒服的發展環境
在青島開辦一家公司,辦完工商、稅務、人社整套流程需要多久?答案是1個工作日。
不只是簡政放權,當前青島著力破解資金、土地、人才等民營經濟發展難題,各級領導干部主動為民營企業服務,在全國率先出臺方案閉環推進民營企業創意創新,廣泛邀請民營企業家和商協會代表參與相關決策,搭建民營企業“市委書記信箱”“青島政策通”等政企溝通平臺,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督促惠企政策落實……總而言之,“讓企業家感到舒服”就是青島對民營企業的態度。
敢于突破的改革舉措,更加精準的政策制定,明顯改善的營商環境,一切的背后是青島壯大民營經濟的堅定決心和清晰藍圖。
“十三五”期間,青島成立市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,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率先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,出臺民營經濟議事規則,梳理完善涉及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制度和政策體系,搭建民營經濟運行監測平臺,不斷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“市場化、法治化”的良好環境。特別是2019年以來,青島壯大民營經濟攻勢全面起勢,尊重企業、尊重企業家日益成為社會共識,民營企業家信心持續增強。
在青島,按照“頂格傾聽、頂格協調、頂格推進”理念,為企業站臺、為項目站臺已經成為常態。僅2019年,青島市領導對接企業就達2678次,34個部門和區市主要領導對接項目4326次。青島先后制定一系列“含金量”很高的扶持政策,將百億級、千億級產業鏈交給民營企業牽頭設計,這在以營商環境著稱的南方城市中也極為罕見。面對新冠肺炎疫情,青島還率先搭建“18N”政策體系,激發市場主體活力,努力幫扶民營企業復工復產,表現出的應變力和政策出臺速度給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在2019年國家營商環境評價的18個指標中,青島達到優良以上水平的有14個,其中保護中小投資者、勞動力市場監管、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等3個指標作為標桿在全國推廣。
栽好梧桐樹,自有鳳凰來。盡管面對疫情等新的風險挑戰,但更多優質民營企業堅定選擇扎根青島?!拔覀兏墒聞摌I的春天來了?!边@是不少民營企業家由衷的感慨。
展望“十四五”,奮斗號角已經吹響,廣大民營企業家迸發出更大的創業創新熱情,青島民營經濟必將迎來一個更加輝煌的新時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