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鎮、辦事處信息化主管部門,有關企業:
為落實《青島市互聯網工業發展行動方案》和《膠州市關于激勵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》精神,推進我市互聯網工業平臺、智能(互聯)工廠、數字化車間及自動化生產線(以下簡稱互聯網工業“555”)項目建設,上級部門和我局將繼續調整2019年全市互聯網工業“555”項目庫,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:
一、申報主體與范圍
申報主體為在本市注冊成立的企業。互聯網工業“555”入庫項目,為互聯網工業平臺、智能工廠或互聯工廠、數字化車間或自動化生產線等待建、在建、建成(投用但未認定)項目。(已認定項目不再入庫)
2019年新認定互聯網工業“555”項目,將從本次入庫項目中進行篩選認定,請符合要求的企業按要求上報入庫,企業申報入庫項目數目不限。
二、有關要求
項目庫是開展年度互聯網工業“555”項目認定的重要基礎,請各鎮、辦事處通知有關企業高度重視,積極組織填報互聯網工業“555”入庫項目表(附件),要求企業于12月24日前將電子版發送至膠州市科技和工業信息化推進科郵箱(05329@163.com)。
每年互聯網工業“555”項目申報和認定時間為當年第3季度,請提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做好規劃和時間預測,認定流程為企業申報、部門審核、專家評審、網上公示,青島市經濟信息化委發文公布認定結果。
三、政策說明
《膠州市關于激勵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》(膠發〔2017〕20號)規定,對新認定的青島市互聯網工業平臺、智能工廠或互聯工廠、數字化車間或自動化生產線,分別給予100萬元、50萬元、30萬元獎勵。
附件:1. 青島市互聯網工業平臺、智能(互聯)工廠、數字
化車間、自動化生產線認定標準(試行)
2. 青島市互聯網工業“555”入庫項目申報表
膠州市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
2018年12月17日
(聯系人:欒復曉 電話:82288636)
附件1
青島市互聯網工業平臺、智能(互聯)工廠、數字化車間、自動化生產線認定標準(試行)
互聯網工業平臺
互聯網工業平臺,是利用互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圍繞激發制造業創新活力、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,面向生產制造全過程、全產業鏈、產品全生命周期,為企業提供網絡化協同研發、生產制造等在線服務功能,提升各類制造資源網絡化配置、優化和共享能力。平臺具有開放性、共享性、協同性。
1. 申報企業有固定的經營服務場所和必要的運營服務設施;
2. 項目開發建設費用(服務器、相關設備和軟件系統購置等費用)和年度運營維護費用(平臺建設場所租賃、服務器和網絡租賃、系統維護、軟硬件升級、宣傳推廣等費用)不低于500萬元;
3. 有專業服務團隊,從事平臺運營的專職人員不少于20人,其中大學及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技術職稱人員比例不少于80%;
4. 項目運營情況良好,平臺線上服務企業不少于100家。
二、智能(互聯)工廠
(一)建模仿真
采用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(CAD)、有限元分析(CAE)、計算機輔助工藝規劃(CAPP)、設計和工藝路線仿真、可靠性評價等先進技術,對工廠總體設計、工程設計、工藝流程及布局均建立系統模型,并進行了模擬仿真,建立虛擬工廠,相關數據進入企業核心數據庫,實現虛擬與現實工廠同步。
(二)裝備設備
通過嵌入射頻識別(RFID)、條碼識別、視覺檢測技術、激光傳感器等無線感知技術和視覺環境感知、閉環控制等全方位智能控制技術,使裝備具有自感知、自診斷、自適應、自決策等能力。實現工廠內部整套裝備系統、生產線、設施與移動操作終端泛在互聯,車間互聯和信息安全具有保障。
(三)管理系統
建設協同云制造平臺、能源管理平臺、智能故障診斷與服務平臺及智能決策分析平臺等,無縫集成與優化企業的虛擬設計,產品信息能夠貫穿于設計、制造、質量、物流等環節,建立產品研發創新平臺和網絡營銷服務平臺,用戶能夠參與設計、生產等環節,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,實現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(PLM)。
建立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(ERP),高級排程(APS),在供應鏈管理中實現了原材料和產成品配送的管理與優化。實現工業控制系統(ICS)、制造執行系統(MES)與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(ERP)無縫集成,并集成供應鏈管理(SCM)、質量管理(QMS)、設備遠程維護、能耗監測、環境監控、供應鏈等系統。構建工業大數據模型,通過流程管理(BPM)、商務智能(BI)平臺實現生產模型化分析決策,過程的量化管理,成本和質量的動態跟蹤。工廠生產實現基于工業互聯網的信息共享及優化管理。
(四)信息傳遞
采用信息物理系統(CPS),通過大數據等技術虛擬化實現智能機器、存儲器和生產設施之間能夠相互獨立交換信息。配置了符合設計要求的數據采集和分析系統,自動采集生產制造、質量檢測等相關數據,能充分采集制造進度、現場操作、質量檢驗、設備狀態等生產現場信息,并與車間制造執行系統實現數據集成和分析。
構建車間的全周期的信息數據鏈,以車間級工業通信網絡為基礎,通過軟件控制應用和軟件定義機器的緊密聯動,促進機器之間、機器與控制平臺之間、企業上下游之間的實時連接和智能交互。
利用云計算、大數據、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,實現企業經營、管理和決策的智能優化。采取全流程可視化的用戶定制模式,實現信息的全流程共享,用戶在參與產品設計的同時,還可以隨時查看產品制造、訂單配送等所有環節信息。
(五)效益情況
提高生產過程可控性、減少生產線人工干預,以及合理計劃排程。實現靈活和柔性的工廠生產組織,使工廠生產模式向規?;ㄖ粕a轉變,滿足用戶定制需求。全面提升智能工廠的工藝流程改進、資源配置優化、設備遠程維護、在線設備故障預警與處理、生產管理精細化等水平,并實現研發、生產、供應鏈、營銷及售后服務等各環節的信息貫通及協同。
三、數字化車間
(一)建模仿真
采用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(CAD)、有限元分析(CAE)、計算機輔助工藝規劃(CAPP)、設計和工藝路線仿真、可靠性評價等技術,對車間總體設計、工藝流程及布局進行模擬仿真并建立數字化模型,建設虛擬車間。產品設計全部采用以上數字化技術,建立產品數據管理系統(PDM)、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(PLM)等。
(二)裝備設備
在采用自動化生產線的相關設備基礎上,車間內應用智能數控設備、傳感識別技術等先進裝備和工業控制系統(ICS),實現規劃、生產、運營全流程數字化管理,相關數據進入企業核心數據庫。
(三)管理系統
建立車間制造執行系統(MES),實現計劃、排產、生產、物流、設備、質控等全過程閉環管理,并與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(ERP)、產品數據庫管理(PDM)、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(PLM)集成,實現各生產環節的智能協作與聯動(PDM 、PLM僅限離散行業)。
(四)信息傳遞
建立車間級的工業通信網絡、部署工業級終端,實現系統、裝備、零部件以及人員之間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和有效集成。
(五)效益情況
產品質量穩定性得到提升,安全生產得到有效保障。實現實時監控、產品數字化及物料跟蹤、在線自動檢測、設備故障自動預警、自動化倉儲及配送等。
四、自動化生產線
(一)裝備設備
使用成套自動化設備(裝備、裝置)替代傳統設備或人工作業組合,設備(裝備、裝置)應具有自動識別、檢測、傳感等功能,能夠實現物料上下料、傳送和儲存等工序的自動化。流程行業應設立中央控制室,連接每一臺設備,確保設備都是在線模式,并監控設備運轉參數。
(二)管理系統
生產采用單獨的控制系統,實現關鍵工序設備自動控制,各裝備之間能夠實現連續運轉。流程行業采用DCS、SCADA等生產過程控制與調度自動化系統。
(三)信息傳遞
采用先進的工業通訊方式,在生產線內實現生產數據的采集、監控和傳遞。離散行業采用DNC(分布式數控)、SPC(過程統計)、RDC(物流運輸系統)和RFID(射頻識別技術)、條形碼、二維碼等技術,實現對生產線的制造、刀具、設備、質量等進行控制與數據采集。
(四)效益情況
產品質量穩定性得到提升,安全生產得到有效保障。
附件2
青島市互聯網工業“555”入庫項目申報表
企業名稱: 填報時間:2018年 月 日
注冊地址 |
||||||||
法定代表人 |
社會信用代碼 |
|||||||
注冊資金 |
萬元 |
主營業務收入 |
萬元 |
|||||
聯系人 |
手機 |
|||||||
電子郵箱 |
聯系電話 |
|||||||
項目名稱 |
||||||||
項目開始時間 |
(計劃)完成時間 |
|||||||
項目涉及領域 |
□互聯網工業平臺 □智能(互聯)工廠 □數字化車間 □自動化生產線 |
|||||||
項目實施技術服務需求 |
□工業機器人 □MES □ERP □PLC工控自動化 □大數據 □工業信息安全 □其他 |
|||||||
項目計劃投資 |
萬元 |
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額 |
萬元 |
|||||
新增產能 |
新增利潤 |
萬元 |
減員情況 |
|||||
項目協作單位 |
||||||||
項目實施單位 |
||||||||
項目進展情況介紹(可擴充附后) |
||||||||
項目進展中遇到的困難 |